第(2/3)页 “其实凭陛下和王爷的睿智,应该早就想到其中的原有,只是被仇恨蒙住了双眼而已;王爷您想想如今陛下将关中通往北、西、东的大门都封死了,那赵顼还能往哪逃呢?” “你的意思是赵顼向南跑了,可是这不可能啊!南边是崇山峻岭的秦岭山脉……”李孝仁的话还没有说完,立刻对燕殊说道;“快去将地图拿来。” 在地图拿来之后,李孝仁看着地图说道:“是子午谷道,对赵顼一定是通过子午谷道进入利州路了,利州路位于汉中,是当年唐明皇为了给杨玉环送荔枝,曾经整修过子午谷道,子午谷道长六百余里,如今估计赵顼还没有逃到利州路,我们连夜起兵去追还应该来得及,就算是追到利州路也要将这赵顼给抓回来;传令大军,立刻出征。” “遵命……” 京兆府,李谅祚的行辕内。 “河湟军出发了吗?”李谅祚向身边的內侍问道。 “禀陛下,楚王殿下已经率军南下了。” 李谅祚背着手走到挂着墙上的地图前说道:“皇兄啊!你可一定要为朕争口气,将赵顼小儿给朕抓回来啊!你可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啊!” 从李谅祚的话中可以知道,李谅祚早就赵顼逃亡利州路了,只不过李谅祚没有明说,其实李谅祚对李孝仁有过暗示,只不过李孝仁没有意识到而已;从一开始李谅祚就像将抓住赵顼的这个天大的功劳给李孝仁,一则是为了让李孝仁报私仇,二则是为了让李孝仁在夏军当中立威,自从受伤之后,李谅祚总是觉得自己的时日不多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虽说都很聪明,也立了不少战功,但是李谅祚总是担心他们两个无论是谁继承皇位都无法掌控大局,因此需要一个人来辅佐他们,而李孝仁就是最佳的人选。 再说赵顼,在从京兆府突围之后,就一直向南而逃,并不是赵顼不想向东逃,而是东逃路途太远,向南只要进入到秦岭山脉当中,就基本上可以逃离夏军的追击了;从京兆府到子午镇只有不到八十里的路程,过了子午镇就进入到子午谷道了,这里一直是川蜀进入关中的重要通道,大宋也对此整修过多次,攻夏期间从蜀地来的粮草有一部分就是走陆路穿过子午谷运往前线的。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天了,在进入子午谷后情况并没有赵顼想象的的那么好,由于出发的太过于仓促宋军并没有携带多少粮草;突然赵顼发现前方人马嘶鸣,赵顼对自己护卫将军说道:“去前面看看怎么回事?” 很快探马回来禀报道:“报……禀陛下,前方发现我军一支运粮队。” “快让他们的将军来见朕。”宋神宗下达军令道。 很快运粮队的将领就来到了宋神宗的身边,来将禀报姓名道:“末将吴阶拜见陛下。” 宋神宗一看这只是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小将,但是此时宋神宗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宋神宗对吴阶说道:“爱卿啊!朕要巡视蜀地,不知爱卿可愿意引路。” 看着宋神宗慌慌张张的样子,吴阶心中感到一阵不妙,但是还是对宋神宗说道:“末将愿意,只是陛下这些粮草。” 第(2/3)页